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2021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市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时间:2022-07-04 14:4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1年,全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总社决策部署,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综合改革为抓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改革发展、为农服务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供销合作社力量。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启动“绿色农资”行动,统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农药高效低残留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全系统农药配供服务面积达233.9万亩,全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876万件、废旧农膜8598吨,农膜回收率已达到88%。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全系统共争取落实财政奖补资金3153万元,其中通州区、海门区分别落实财政资金885、725万元。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通农物流、皋德食材、通州农批三家社有企业实行全链条监管、全流程留痕、全过程溯源,为消费者把好进口冷链食品“入口关”。自开仓以来累计入库进口冷冻食品5.6万吨,查出并消杀阳性样本1例。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参与对口支援帮扶,与陕西汉中开展扶贫协作,携手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组织通农物流等社有企业采购西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6400多吨。市总社发展规划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支援先进集体”。

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对照综合改革任务,结合制定“十四五”规划,协调推进联合社、基层社、社有企业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服务能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市政府第四次召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海安市委书记、市长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供销合作社工作,市委副书记牵头组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试点开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各县(市)区社积极制定了综合试点方案,如东、如皋、海门3家县级社先行先试,成为综合合作试点。海门中合嘉融小贷公司坚持支农支小,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全年实现金融服务2.75亿元;海门区社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合作开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完善“三会”制度。指导崇川区社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实现了县(区)级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度全覆盖。市总社监事会牵头开展了社有企业督查,举办了首届社有企业高管培训班,修改完善了社有资产监管制度,有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服务乡村振兴结出新硕果。全系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和创新服务供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服务。依托各类产销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市总社联合上海市社举办了农产品进上海——老字号专场活动,集中推介120多种南通老字号农产品;如皋市社在省农展中心承办了如皋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中皋供应链公司成为苏果超市生鲜供应基地;如东县社组建东和供销公司,打造“如意东方”区域公用品牌,推介如东优质农产品;启东市社先后举办“春暖东疆”农展会、农产品年货节等,充分展示启东名优农产品资源。着力开展冷链物流服务。因地制宜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通农物流、通州农批、皋德食材、中皋冷链、启东新城等冷链企业,形成冷链物流骨干企业群,冷库总容积超10万立方米;目前在建冷链项目2个,建成后系统冷库储藏量将有望达到20万吨。通农物流全年入库各类货物7.4多万吨,成为全市重要的冷链仓储基地。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总社牵头成立了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首批纳入会员31个,服务范畴涵盖耕、种、管、收、储、加、销等产业环节。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135.3万亩,同比增长56%。省农业农村厅与省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推广通联农业公司经验做法。针对尿素价格走高形势,6月下旬,市总社还紧急投放2700吨尿素储备,既平抑了物价,又保障了夏季农业生产所需。

社有企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系统集聚要素资源,拓展新兴领域,不断做优做强社有企业。狠抓项目建设。围绕“三农”大局及民生重点领域,对上靠大靠强,对下联合合作,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新建续建项目6个,征地120多亩,项目投资总额14.3亿元。南通顺农农产品冷链、如东闸西供销社综合大楼项目已进入规划报批阶段,中国供销长三角冷链项目一期已进入招投标阶段。拓展经营服务领域。聚焦流通主业,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皋供应链公司黑塌菜走向深洋后又走出国门,首批25吨冷冻毛豆成功出口法国,冷冻莲藕也将出口到日、加、澳等国家,目前已形成订单150吨,江苏卫视《黄金时间》栏目专题关注。启东市社参与投资的启东市农副产品电商交易中心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已实现1亿的销售收入,公司首家“农改超”生活集市已开业。强化社有资产管理。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资产资源专项清查,对社有企业、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等资产的存量、运营和效益情况进行摸底,建立了资产清查管理台账。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守住了安全底线。如东县社出台社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和职工薪酬管理办法,促进了社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基层组织体系得到新加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基层社改造升级。全年改造提升薄弱基层社7个,建成乡镇为农服务综合体5个。如东洋甜村级供销社为农服务大楼全面启用,服务领域已涵盖日用生活、农业社会化、农民养老、农村金融等,既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服务,又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提升专业社发展水平。立足特色产业,强化融合发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全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海安军红蔬菜、海门聪聪谷物、海门勋乐蔬菜三家专业合作社成为2020年度全国总社示范社。强化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全系统在实现市、县联合社“三会”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以密切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着力推动“三会”制度向基层社延伸。海安李堡、启东新港等5家基层社组织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目前全市17家基层社建立了“三会”制度,新增基层社社员2.18万人,社员总数达3.82万人。依托农资企业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8500余人次。

全面从严治社取得新成效。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建与改革发展工作融合发展。强化管党治社主体责任。召开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具体措施,部署党风廉政工作。出台市总社全覆盖督导巡察制度,督查检查社有企业4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认真开展“5·10”思廉日、“算好廉政账月”活动和各项专项整治活动。全力配合市委巡察工作,针对反馈问题形成整改方案即知即改。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邀请党校老师作形势专题辅导,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邀请多位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深入。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参观中共南通独立支部、中共南通地方史馆,联合举办文艺汇演,营造浓厚氛围。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高标准推动完成6项实事清单,深入践行“两在两同”建新功活动。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全力打造“金色链条促振兴”机关党建服务品牌,培育通联农业、洋甜供销社等基层典型,构建富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金色链条”。联手如东县社、如东甜港村委会等单位组建跨区域党建联盟,推进党史共学、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服务共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推行“第一书记”制度,市总社机关在职党支部获评市级机关四星级党支部、“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联合市委党校举办了系统干部综合素质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党性修养。多途径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一名领导干部参与市委巡察,选派两名年轻干部到全资企业兼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综合改革进展不平衡,联合社治理机制不健全,基层社有效覆盖还不够广,双线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为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经营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不够明显;干部队伍能力作风还不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全面从严治党还需进一步深化。针对这些问题,下步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