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2020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市总社 发布时间:2021-04-26 16:0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重要指示精神,在党委政府领导与上级社指导下,落实全国总社“七代会”、省总社“六代会”各项任务,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努力于改革中育新机,在融合中开新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主动担当作为,抗疫保供展现硬实力。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系统发挥优势,主动作为,迅速投入战疫情、备春耕、保供给、防滞销、惠民生等工作,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抓好春耕农资供应。组织所属农资连锁企业克服交通管制、人员管控等困难,与农时赛跑,与疫情赛跑,供应化肥54795吨,农药1174吨,农膜71.2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刻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为农业丰产丰收做出了特殊贡献。二是做好市场保价稳供。组织所属日用连锁企业、农批市场坚持不停业、不断货、不涨价。在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全系统3家综合性农批市场、20多家农贸市场、245家连锁超市网点日均交易近2700万元。通农物流作为全市的“菜篮子”,坚持“防疫”与“保供”两手抓,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量171.2万吨,交易额122.3亿元。三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与农发行南通分行联手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争取了50亿政策性贷款授信,为复工复产企业纾困解难;海门中合嘉融小额贷款公司也发放贷款2.14亿元,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担负冷链监管重任。根据疫情防控部署,全市设立了7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皋德冷链等三家社有企业成为定点监管库,承担崇川区等五个县(市)区的集中监管任务,成为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主战场”。截至目前,3家企业已累计入库1.15万吨冷冻食品。五是助销湖北滞销农产品。发挥经营服务优势,响应全国总社号召,发动江苏品德超市、启东优菜网、通农物流等市场主体助力湖北省农产品销售,三个月采购湖北农副产品528.5吨,实现交易额2269万元。3月底,国务院复工复产专项检查组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单晓鸣陪同下检查了通联农业、通农物流两家社有企业,对供销合作社农业服务、市场供应、复工复产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着力强优补短,综合改革又有新突破。全系统聚焦综合改革,抓关键,强基础,攻难点,推进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一是建立健全“三会”制度,优化了联合社治理机制。持续推进“三会”制度建设,指导如东县、通州区社召开了代表大会,基本实现了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度全覆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对2家全资企业及2家参股企业进行了专项督查,推动社有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抓好培育壮大工程,把综合改革推向深入。市总社研究出台了培育壮大工程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联合社、基层社、社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不断完善为农服务功能、增强为农服务综合实力。三是总结推广改革经验,由点及面复制推广。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系统6家县级社确定了9个推广项目,取长补短,有力地推动综合改革快速有效推进。通州区社成立惠程集体资产运营公司,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任务,构建双线运行机制。四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在总结推广改革经验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吃透政策,群策群力,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引领全系统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6月,我社作为全省唯一市级社在全国总社综合改革推进会暨培育壮大工程会议上作了交流;11月,全省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监事)培训会议在南通举办,肯定了南通“三会”制度改革经验;12月,市总社获得“中国供销集团杯”金扁担改革贡献奖。

坚持提质扩面,发展根基得到再夯实。全系统以培育壮大工程为契机,持续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深耕服务三农“主阵地”,努力补齐为农服务短板。一是做大做强基层社。采取联合社投资、社企共建等方式新建基层社23家,改造薄弱基层社12家,通州通西、海门德胜及天补3家基层社成功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获得省财政资金145万元。如东圆农、海安李堡两家基层社荣获市总社基层社高质量发展奖。二是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结合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推进基层社与专业社的融合发展,打造与农民社员联结的利益共同体。全年新建专业合作社44家,其中联合社3家。通州加成水稻、海门包场志堂农副产品、海安角斜农业服务等3家专业合作社获得全国总社示范社称号。三是改造提升综合服务社。坚持一手抓覆盖率,一手抓提档升级,重点办好“两超一院”,推进标准化建设,全年提档升级72家,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提供周到便捷的一站式服务。11月,全国总社秘书长刘进喜,省总社党组书记、主任陶长生来通调研基层供销社建设,对“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乡村振兴结出新硕果。坚持为农、务农、姓农,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依托8家农资连锁企业、786个庄稼医院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服务,技能培训覆盖3万余人次,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86.7万亩,比上年同比增加3倍。二是加快推广农村生态服务。牵头推进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与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工作,实现了涉农县(市)区全覆盖,配供服务面积达到176万亩,全年完成农药集中配供销售1140多万元,回收处理废弃农药包装物2595万件,回收废旧农膜8876吨,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58万元。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产销服务。在所属市场主体做好农产品销售的基础上,市总社组团参加了长三角供销合作社名优农展会,联合上海市总社举办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有效促进农产品销售。如皋市社承办了黑塌菜烹饪大赛,推动企业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府捞面等达成销售协议;启东市社先后举办了农产品助农助销展销会、品牌推介会等活动推动产销对接;海门区社依托新打造的润合农贸市场开设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上架近百种特色农产品。四是积极开展企村联建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千企联千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要求,组织12家参股企业与20个村达成联建协议。全系统还积极配合市人大“双带”活动,与近50名各级涉农人大代表对接服务,召开现场会,探索构建“人大代表+供销社为农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联合合作,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以产权、资本、品牌、业务为纽带,开展联合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为全市冲刺“过万亿”贡献力量。一方面狠抓在手项目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市本级重点推进了南通中农物流、江苏皋德冷链、启东农批二期及如东洋甜供销社4个项目,相继开始运营。各县(市)区社项目建设也多点开花。如皋中皋农产品供应链公司投资8000万元新建年产万吨蔬菜加工及冷链配送项目,日加工黑塌菜达到50吨。启东市社联合启东新城冷链公司投资450万组建启东农副产品电商交易中心,项目列入启东市委市政府对接浦东三年行动计划。另一方面主动寻找新的合作点,积极拓展新兴项目。继如东洋甜供销社后,市总社又联合如东县社、如东洋口闸西村两委规划投资1500万元共同新建如东闸西供销社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样板。利用果品公司拆迁契机,与南通高新区签订投资协议征地15亩,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经过多年跟进,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供销集团长三角冷链物流中心正式落地南通综保区,项目规划占地228亩,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亿元。在前不久召开的省总社六届理事会二次全会上,市总社围绕项目建设作了经验交流。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严治社有了新亮点。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落实全国总社从严治社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三大攻坚战”“六保六稳”、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等重大决策部署工作。年初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签订责任状,开展“5·10”思廉日以及“算好廉政账”等活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赴如东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开讲抗疫专题道德讲堂,不断丰富“合作兴农”党建品牌内涵。二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以“作风整治月”活动为契机,制定下发实施方案,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以主题活动为抓手,认真学习苏州“三大法宝”,大力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解放思想,对标赶超,优化作风,为决战“过万亿”夺取“双胜利”贡献力量。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年初机关抽调9名干部下沉一线参加基层防疫防控,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坚持一年一训,联合市委党校举办系统干部培训班,将党性锻炼融入业务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大力培养和使用“狼性”干部,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全年提拔晋级晋职干部11人次。联合南通报业传媒集团举办了“我和供销合作社”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各类征文200余篇,集中展示了系统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精神风貌。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全年走访98户次,发放慰问金11.7万元。

一年来,全系统努力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影响凸显,王晖、沈雷、赵闻斌等市领导多次表扬肯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获得市委市政府改革创新奖,央视探索发现频道、《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华合作时报》《南通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介绍系统做法经验。各县(市)区社在当地综合考核中名次不断前移,启东市社跻身五星等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综合改革进展存在不平衡性,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的地区经济数据大起大落;基层基础还不牢固,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不足,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供销合作社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还很艰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